【环球网 记者 吴梦启】8月30日,据一些媒体报道,中国空域产业集团与乌克兰安东诺夫国有企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签署合作协议,世界最大的安-225运输机正式在中国启动生产项目,双方签署合作协议。9月1日,俄罗斯卫星网转述“来自中央电视台”的消息重复了这一信息行业新闻。
相关报道称,中国空域集团表示将获得安-225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所有技术、图纸和产权。该集团还宣称四川泸州市和广西贵港市,被选为安-225生产基地,称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唯一规模最大、配套最全、技术最尖端的超大型运输机基地。
9月1日,出现剧情反转,有媒体提出质疑。首先怀疑当事企业中国空域产业集团是一家在香港注册的“皮包公司”;其次质疑生产基地选择在没有飞机制造基础的四川泸州和广西贵港“有问题”;第三,安-225是1988年苏联为运输“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专门研制的运输机,飞机过大,并不适合中国当下的航空需求。此外,这一类型的飞机还受到技术和经济性的困扰,“不够实用”。
环球网记者联系乌克兰政府了解此事,得到的回复是“(飞机)联合制造”和“高技术产品不会卖”这种模糊说法。随后环球网记者联系当事人之一的中国空域产业集团。集团总裁张友生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以下为采访记录。
张友生:没错。我想把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简单介绍一下。本次中国空域产业集团与安东诺夫签署的合作协议的核心内容有三项:第一,中国空域产业集团要求安东诺夫快速组装第二架安-225飞机,(注:安-225型运输机全世界只生产了一架,第二架正在乌克兰组装中)以满足中国空域产业集团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的需求;第二,在中国空域产业集团基地建安-225飞机生产线飞机零部件生产基地。
我们与安东诺夫的谈判、沟通与了解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年两年,是长期的,是友好的。我们与安东诺夫的合作,不仅是安东诺夫本身,而且还有乌克兰政府。比如说,我们的国际航空物流产业基地就在乌克兰首都基辅。我们开通的第一条国际物流航线就是基辅和迪拜。物流产业园规划,还有三个月就可以提交给乌克兰政府。
我们与乌克兰的合作是一篮子合作,今天公布的仅仅是一个部分,迈出的第一步。在双方面多年的谈判中,乌克兰政府也好,安东诺夫也好,都是十分友好的。我们也非常有诚意,我们也需要乌克兰这一重要国际航空物流产业基地。此次合作不仅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希望推动乌克兰整体经济的发展,因为乌克兰的经济和中国的经济有巨大的互补性。真正贸易的拉动,要靠咱们双方一起努力。
记者:您是中国空域产业集团的人。报道的(你们)在渭南和贵港的生产线哪个符合事实?
张友生:广西(贵港)和四川(泸州)是我们的产业合作基地。迄今为止,安东诺夫与中国空域产业集团在渭南都没有落地项目。
张友生总裁: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前十年,以满足我们自己产业发展需求为主。我们在国际四大区域发展国际航空物流产业需要投放一千架飞机。这一千多架飞机,既有大的,也有小的。比如,在远程国际航空物流中,我们就需要用安-225。因为飞机越大,在长距离航线中运营成本越低。因为我们是企业仓储物流,需要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第二,全世界的航空公司和物流公司,也需要物流飞机。我们在满足自己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去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
张友生:如果我们自己生产,经济性是非常好的。毕竟是专业物流飞机。过去的物流飞机,是客机改造的,客机改货机,无论是经济性,还是运营成本、飞行安全,都不如地道的运输机。因为我们集团从事机场装备行业十六年,具备全世界第一流的专业机场建设装备能力。
张友生:我们公司就是在香港注册。那些报道的真实性,不做评论,我只能说,要尊重事实。我们欢迎你们到香港实地考察。至于股份制结构啊,我不做解释。
张友生:我们不是国有,纯粹的民营企业。与政府,与国家,与公益机构没有任何关系。我们的股份结构很简单,不复杂,我们也没有任何背景。因为我们专门做机场装备,参与建设了两百多个机场,这么好的资源集团产业,我们不会浪费。我们的国际航空物流产业,肯定要把200多个机场作为我们基本的物流网络。而且如果我们把这些用好,再把飞机生产起来,将地面网络和空中网络相结合,进行全球国际航空物流,我们在全世界将拥有最大的竞争优势。
张友生:当然是希望越快越好。我们和安东诺夫共同推进加快速度,尽快完成生产。这个飞机毕竟是大飞机,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就能生产出来,绝对需要一个较长的生产周期。但是无论是安东诺夫也好,中国空域产业集团也好,都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推动安-225飞机快速走向市场。明年我们与基辅和迪拜的国际物流航线就要开通了,第一条航空物流线
上一篇:产业“+”玩转电池正极材料——湖南盐业集团迎产业新风口
下一篇: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 龙江森工集团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